标题: 《毛泽东选集》成语典故(111):沧海一粟:动员之道的微末与人民之伟力
内容:
“如何动员民众?靠口说,靠传单布告,靠报纸书册,靠戏剧电影,靠学校,靠民众团体,靠干部人员。”这是毛泽东在《论持久战》中的观点。尽管在国民党统治地区有一些动员方式,但它们如沧海一粟,且方法不合民众口味,与民众存在隔阂,必须切实地改进。
《论持久战》是《毛泽东选集》第二卷中的一篇重要文章。其中,“沧海一粟”这一成语来源于宋代诗人苏轼的《前赤壁赋》。苏轼在赋中写道:“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,侣鱼虾而友麋鹿,驾一叶之扁舟,举匏樽以相属。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哀吾生之须臾,羡长江之无穷。”在这里,“沧海一粟”用来比喻某种事物非常渺小。
然而,毛泽东在《论持久战》中的“沧海一粟”并不仅仅是对某种事物渺小的描述,更是个体在人民群众中的定位。每个人都是“沧海一粟”或“大海之一滴”。但人民群众才是大海,才是世界的主人,才是历史的创造者。这种理念强调了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核心地位,与苏轼的原文意境有所不同,但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却一脉相承。
《毛泽东选集》成语典故(111):沧海一粟 描绘了动员之道的微末与人民之伟力,展现了毛泽东对于动员和人民力量的深刻洞察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云南昆钢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《毛泽东选集》成语典故(111):沧海一粟 》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