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铜仙人辞汉歌》
李贺(唐)
茂陵刘郎秋风客,夜闻马嘶晓无迹。 画栏桂树悬秋香,三十六宫土花碧。 魏官牵车指千里,东关酸风射眸子。 空将汉月出宫门,忆君清泪如铅水。 衰兰送客咸阳道,天若有情天亦老。 携盘独出月荒凉,渭城已远波声小。
译文:
茂陵中的刘彻啊,犹如秋风中的过客。夜里曾听到他的马嘶鸣,但天亮后却杳无踪迹。画栏中的桂树仍悬着秋天的香气,而长安城的三十六宫,如今却已是苔藓满布。魏国官员驱车载运铜人,直向千里外的异地。刚刚走出长安东门,寒风直射铜人的眼珠。只有那朝夕相处的汉月,伴随铜人走出官邸,回想起往日的君主,铜人不禁潸然泪下。只有枯衰的兰草在通向咸阳的古道送别,面对如此兴亡盛衰的变化,上天若有情,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。独出长安的承露盘,在荒凉的月色下孤独影渺。眼看着长安渐渐远去,渭水波声也越来越小。
注释:
金铜仙人辞汉:指汉武帝时期所铸的金铜仙人被魏明帝运至洛阳的故事。 茂陵:汉武帝陵墓,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。 刘郎:指刘彻。 秋风客:秋风中的过客。 三十六宫:汉代长安有宫殿三十六所。 魏官牵车:指魏官引车向洛阳之事。 东关:指长安东门。 酸风:刺眼的冷风。 君:指刘彻。 衰兰送客:秋兰已老,故称衰兰。客:指铜人。 咸阳道:此指长安城外的道路。 盘:指承露盘。 渭城:秦都咸阳,代指长安。 波声:指渭水的波涛声。
简析:
唐宪宗元和八年(813年),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,这首诗大约是离京赴洛阳途中所作。当时唐帝国国运日衰,藩镇割据,兵祸迭起,民不聊生。“唐诸王孙”的贵族之裔也早已没落衰微,诗人报国无门,处处碰壁。在诗歌中,作者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历史故事,抒发离开京都时的悲思,于其中寄托了浓郁的兴亡之感、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。
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。前两联是第一个层次,借金铜仙人的“观感”,慨叹韶华易逝,人生短暂,盛衰无常。中间两联为第二个层次,表现金铜仙人离汉时的凄楚。作者用拟人化手法,将自己的感情融注在描写对象之中,亡国之痛、移徙之悲跃然而出。末两联为第三个层次,写金铜仙人出城后途中的情景。“衰兰”一句,既是叙事,也是抒情;既是写物,也是写人。“天若有情”一句,意境辽远,感情深沉。末联进一步描述了金铜仙人恨别伤离的情怀。
作者背景:
李贺(790~817年),字长吉,唐代河南福昌(今河南洛阳宜阳县)人,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。有“诗鬼”之称,是与“诗圣”杜甫、“诗仙”李白、“诗佛”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。著有《昌谷集》。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李白、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。有“‘太白仙才,长吉鬼才’之说。李贺是继屈原、李白之后,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,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,元和八年(813年)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,27岁英年早逝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云南昆钢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每天一首古诗词:李贺《金铜仙人辞汉歌》 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