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红杏枝头春意闹:千古绝唱还是粗俗之语?
在宋祁的《玉楼春·春景》中,一句“红杏枝头春意闹”传颂千古,尤其是这句中的“闹”字,更是让人津津乐道。然而,清朝文人李渔却对此提出质疑,认为这个“闹”字不仅难以理解,更是粗俗不堪。那么,这个“闹”字真的如李渔所说,不堪入耳,无法入诗吗?还是它有其独特的魅力,能为我们带来立体而生动的美感呢?
首先,从字面上看,“闹”字确实有着独特的表达效果。它巧妙地将春天那种生机勃勃、繁花似锦的景象呈现出来,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红杏枝头那热闹而欢快的氛围。这种将无声之景转化为有声之感的写法,正是诗词中的“化工”境界,它既能将眼前之景描绘得栩栩如生,又能引领读者往更深广的美景和更丰富的情感中去感受。
其次,“闹”字也符合了诗词创作的通用标准,即“状难写之景,如在眼前;含不尽之意,见于言外”。它不仅将春天的美景写得栩栩如生,更将人们走进春天时那种生机勃勃的澎湃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。这种“着一闹字,尽得风流”的表达方式,正是诗词中所追求的境界。
当然,也有人认为“闹”字过于直白,不够含蓄。但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,词人使用这个字是想把事物那种无声的姿态描摹成好像有声音,表示他们在视觉里仿佛获得了听觉上的感受,这样就有了立体的美感了。这种表达方式虽然直白,但却能给人以更直观、更生动的感受,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。
综上所述,我认为“红杏枝头春意闹”中的“闹”字用得恰到好处,它不仅能够将春天的美景和生机表达得淋漓尽致,还能够引领读者进入更深广的美景和更丰富的情感中去感受。虽然李渔对此提出质疑,但“闹”字所带来的立体美感和生动体验,却是无法否认的。那么,你认为这个“闹”字用得如何呢?
转载请注明来自云南昆钢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春天读宋词,被这句“红杏枝头春意闹”打动,却被清朝人说不合理 》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