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小豆——中药溯源录

赤小豆——中药溯源录

谈畅艳 2024-11-25 百科资讯 699 次浏览 0个评论
赤小豆——中药溯源录

赤小豆——中药溯源录

【来源】

赤小豆——中药溯源录

赤小豆,即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。其种植于秋季,待果实成熟但未开裂时收获,晒干后打下种子,去除杂质,再晒干,以备药用。

【性味归经】

赤小豆性甘、酸,平。归心、小肠经。

【功效】

赤小豆具有利水消肿、解毒排脓的功效,对多种水肿和疮疡有较好的治疗效果。

【溯源】

汉代

赤小豆最早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有记载,与生大豆共同记载于大豆黄卷的条文中,其文曰:“赤小豆:主下水,排痈肿脓血。”晋代的《名医别录》将赤小豆与生大豆分开,单独列为一条,详细描述了其功效。

唐代

唐宋时期的本草书籍多只记录了赤小豆的主下水、排痈肿脓血的功效,但对其产地和植物形态未有详细说明。

明代

明代的《救荒本草》中对赤小豆的植物形态描述较为详细,与今日所用赤小豆的形态相似。同时期的《本草蒙筌》提及了以颜色辨别赤小豆优劣的方法。

清代

清代的《本草求真》和《本草从新》均记载了赤小豆与相思子的区别,提醒人们在用药时需注意区分。

现代

现代的《药材资料汇编》和《中华本草》对赤小豆进行了更具体的描述,明确了赤小豆的植物来源。

【名称相仿药物】

赤小豆与相思子都曾被称作“红豆”,因此在开具处方时需特别注意,以免混淆。

【注意点】

赤小豆在功效上较为一致,但在别称上容易与相思子混淆。在开具处方时,应了解当地药房的实际情况,避免用错。

赤小豆——中药溯源录 赤小豆——中药溯源录

文中插图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赤小豆,作为一味古老的中药材,其利水消肿、解毒排脓的功效为历代医家所认可。通过对其历史与功效的溯源,我们更加了解了这味药材的独特之处。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您带来有价值的信息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云南昆钢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赤小豆——中药溯源录 》
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Top